深圳市应急管理局:2023年,实现全市“综合减灾社区”100%全覆盖
来源: | 作者:南方+ | 发布时间: 2023-01-11 | 386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探索综合减灾社区创建模式中,深圳不断创新,着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推动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推动防控资源和力量下沉,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整合社会多方资源,实现社区共建共治共享,这一点在前海社区创建综合减灾社区工作中得以展现。在前海社区,有一支名为“小区治理伙伴”的队伍,他们以共同参与防灾减灾服务这一目标,由社区党支部党员、业委会委员、物业企业骨干、楼栋长、志愿者等共同组成,建立了多方议事协商、问题反馈联络、事件跟踪督办等机制,引领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


在深圳综合减灾社区创建工作计划中,抓实社会共治是一项重要工作。深圳通过着眼于“社会”的因素,扶持引导各类社会主体协同参与公共安全社会治理,织密基层应急动员、响应和服务网络。


在前海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即可学习各类防灾减灾、安全科普知识,社区借助公益组织力量,为居民普及家庭用电用气用火安全常识,以及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应急安全科普知识;开展消防安全大体检,入户宣教,不定期开展夜查督导行动,排查整治安全隐患等;设置“安心驿站”AED一体机,搭建“四分钟黄金救援圈”,不断增强居民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据了解,深圳市应急管理局也不断深入调研、加强指导,组织专家技术支撑团队赴各区开展政策宣讲,持续推动社区宣传教育活动、应急演练常态化、多元化,不断丰富宣传教育内容,鼓励引导社区志愿者组织、居民主动参与综合减灾社区创建工作。


为了不断充实社区防灾减灾力量,今年,深圳全力推进“应急第一响应人”培训工作,计划到2024年底,全市累计培训考核人数将不少于3万名,基本建成覆盖全市各重点行业领域、重点场所以及街道、社区的“应急第一响应人”网络体系,为事故、灾害的前期处置发挥前端响应的重要作用。


加强社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也必不可少,深圳一直着力打造一支覆盖全面、一岗多能、相对稳定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灾害信息员队伍。截至2022年9月,全市灾害信息员1297名,切实把防灾减灾救灾的力量延伸到全市每一个社区,筑牢基层防灾减灾救灾防线。


各区也积极织密织牢防灾减灾救灾网络。其中,光明区依托网格党支部建立“红小二”服务队,随时随地为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罗湖区、南山区、龙岗区等区积极推动智慧减灾建设,建设智能大喇叭监测预警平台、电动自行车智能监管、智慧消防、智能红外烟感预警等系统,实现自动化监测预警管控,实现社区防灾减灾救灾“智慧”管理。


2023年,深圳将实现全市“综合减灾社区”100%全覆盖。深圳将不断推动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推进基层队伍建设、经费保障、救灾物资储备、应急避难场所管理标准化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筑牢社区安全防线。


如何进一步开展综合减灾社区创建工作?深圳不断探索、总结,形成一系列优秀创建经验。2021年7月21日,深圳综合减灾社区创建工作经验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入47项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创新举措之一,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宣传推广。2022年8月,深圳地方标准《综合减灾社区创建指南》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列入第八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


未来,深圳将深入总结综合减灾社区创建经验,充分吸收国内外优秀理念,结合安全韧性城市建设,推进安全韧性社区创建,打造深圳综合减灾社区2.0版指标体系。


内容来源:南方+客户端